机械轰鸣作响、运输车辆不断、作业人员穿梭忙碌,构筑一幅火热的生产景象。这几天,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夺目的“光”再次引起了人们注目。那就是塔里木油田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2标段(交流侧/直流侧)光伏阵列区建筑安装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是塔里木油田首个市场化并网发电项目之一。放眼油田,光伏新能源正在加快步伐有序推进中。
沙漠中有道“光”
从起步到加速,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水务环境分公司光伏项目从单点突破到多点开花,从广西崇左到新疆伽师,“绿色动能”释放不断蔓延......伽师县光伏项目正加快推进建设中。2023年8月30日,预计完成首批发电单元并网,2023年9月30日,预计完成全容量并网,项目建成后不仅能有效缓解当地电力供需,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更是履行央企责任的重要体现,这不仅加快塔里木油田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也加快推动喀什地区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新能源业务发展,对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意义深远。
行走在荒漠间,汽车行驶颠簸感强烈,步行更是每前行一步都不知脚下沙土是松是实,即便仅是起微风,肉眼也可见空气中被携带起的沙土。由此可见,在荒漠中打桩、运送、修建数万亩光伏板,并非件容易事。
眼下,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奋战于此的能建人,在经过这2个月的“播种”后,将在9月迎来期盼已久的“丰收时刻”。一朵朵象征光明和希望的“太阳花”即将绽放,万亩鱼鳞片式的光伏板会在阳光下尽情吸收光和热……这些由太阳能转化电能的同时,也将源源不断对外输送供应。“太阳花”将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上释放出最美的“光”和“热”……
沙漠中启“新”征程
项目地处沙漠地带,项目总占地面积达5832亩。由7429个光伏方阵组成。据测算,项目年输送电量可满足近44.62万居民一整年的用电需求,相当于替代标准煤106.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0.1万吨。
“我是第一个进场,这里当时除了沙土什么都没有,资源匮乏,将上千亩的沙漠在短时间内变成铺满光伏板的发电基地,我觉得跟做梦一样,心里没底啊!”项目进场初期,看着眼前连绵不绝的沙漠,项目执行经理潘冬百感交集。
线长面广是该工程的显著特点,项目地处沙漠,早晚温差大。开工前一个月,潘冬便联同设计专家针对原始地貌进行了勘察及测量,详细了解天气情况和周围环境。6月初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早晚温差大,气温上下浮动20多度。早晚抗风,中午防高温也成了当时的常态。“刚开始车还进不来,我们只能徒步走,每天背上几瓶水,至少要走三四万步。”潘冬回忆道。
由于沙漠区域属“无人区”,未通水通电通网,如何解决“三无”问题成了摆在潘冬面前的又一难题。为保证项目尽早开工,潘冬第一时间召集管理人员召开协调会,详细摸排周边资源,不断优化施工及生活物资进场方案,为项目顺利履约奠定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潘冬及其他管理团队前期共同努力。2023年7月31日,项目顺利开工,“太阳花”在沙漠中撒下第一颗种子,开启“新”征程。
让沙漠迎接“太阳花”
塔里木油田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按期建成并网后,将为塔里木油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世界一流大油气田注入新活力,为保障南疆电力平稳供应、构建新型电力体系和推动喀什地区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为确保各工序施工安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坚持全过程旁站,在沙漠一待就是一整天,就着风沙吃饭是他们生活的常态。“除了风沙,现场紫外线也很强,我们不是被晒伤就是烫伤,有时即使做好了防护,一天工作下来,手上还是会被晒伤,脸上也被晒得像针扎一样疼,刚开始几乎每天都在脱皮。”现场作业人员回忆起大家的“惨痛经历”。
为确保在当地天气下的施工安全,项目团队及时关注天气状况,调整作息时间,实时跟踪现场情况及人员健康状况,并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修,全员跟班巡查保生产。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潘冬说道。只有大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为优质高效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坚实保障。
虽然坚守沙漠,但项目团队所有人从不曾打过“退堂鼓”,只为迎接“太阳花”盛开的那一刻。